當代年輕人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做公益?
首先的說說啥是公益。坦白講,作為從業者,老歪也分不清現在業內所謂的公益到底是怎樣的范疇,爭論聲從未止息。
這里有區分的是公益事業、慈善事業、志愿服務、社工服務等,老歪希望以一種相對廣義的態度幫助大家梳理一下年輕人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做公益。
廣義的公益:針對某個社會問題,通過各種手段、路徑,緩解或解決這一問題。
第一階段:不作惡
這是簡單的方式,也是最難的方式。你就做一個正常人,在日常生活里保證不作惡:
不隨地亂扔垃圾、有意識的進行垃圾分類,你就對環保和地球保護提供了幫助,同時也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工作壓力;
共享單車規范停放,不占用盲道,你就對殘障人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提供了幫助,保障視障人士的正常權益;
不欺負同學或者其他看起來有些“特殊”的群體,你或許就會在無形中減少自殺或者抑郁的發生,甚至對于孤獨癥、心智障礙群體的友好社會環境建設提供了幫助……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不作惡,本身就是做公益。
第二階段:做好事
上述階段更多傾向于自我約束,這一部分的行為就更像是對社會的發展做主動性的貢獻。其中分為行為公益和捐贈公益。
行為公益:是自2015年后,公益業界特別重視的一個名詞,也是一種頗受重視的公益手段。其主要倡導方便是鼎鼎大名的騰訊公益。構成行為公益的元素有很多。刪繁就簡,一種便于理解的方式就是盡你所能地做好事。
參照上文:撿起別人隨地亂扔的垃圾、把占用盲道的共享單車移走、幫助受欺負的同學對抗霸凌者等等。
捐贈公益:捐錢、捐步、捐關注、答題,這些其實本身是騰訊等所倡導之“行為公益”的一部分,但本質仍然是捐贈。這部分感興趣的可以直接微信搜索“騰訊公益”小程序,或者在美團(我的-美團公益)、支付寶公益中參與。
前述捐贈更多的是捐贈現金、時間和關注度,除此之外還有捐贈工作技能,如字節跳動的跳跳糖項目、阿里巴巴的人人3小時等。這些公益行為大都是員工個人參與,但更多依賴于企業自身“覺悟”。
注意:善因營銷和依托人們同情心進行的所謂“公益”商業行為十分復雜,目前各個平臺魚目混雜,比如抖音里的“流浪狗直播換打賞”等行為。我國慈善捐贈有專門立法,對于能夠開展募捐的機構有專門的要求,另附文再行介紹。
第三階段:找專業
此時的你至少是一位長期關注公益發展的捐贈人,這時你可以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社會議題,成為某個公益項目的一部分。
這一階段你成長的衡量標準,將從參與人,進化為社會議題系統關注者。
簡單來說,舉個例子:你曾經很關注殘疾人的生活,開始給關愛殘疾人的項目捐錢、捐物,注意生活里的盲道。
進階之后,你會發現,原來殘疾人有很多種:肢體殘疾里包括視障、聽障、聾啞人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心智障礙(包括自閉癥、智力缺陷等等),每一個群體面臨的問題不同。
給心智障礙為例,從小到大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小時候要上學,是上特殊學校,還是普通小學,這便是融合教育的問題;長大了還要上學,學什么,做咖啡、服務員、音樂家……孩子年輕、父母還健壯的時候什么問題都不是問題,當父母老了、甚至雙雙離世,對于心智障礙者的生存就產生了極大的問題,是送去托養,還是如何。另外,對于殘疾人家庭的家屬,他們的生活是否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壓力如何紓解……
每一個社會問題的背后都有無數的更復雜的小問題,這時候,如果你有所感知,恭喜你,已經成為了一個相對專業的議題公益人。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