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慈善變成一種常態
慈善是仁德與善行的統一,是人類普遍認同的道德和精神的崇高境界。慈善事業是獻愛心、暖人心、惠民生的崇高事業,要順應新時代的新要求,不斷探索創新,推動慈善事業實現更大發展。
有人認為慈善就是捐錢捐物,其實不然,慈善不僅僅是簡單的捐錢捐物,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事業,也是社會財富再分配的一種方式。黨和國家以及社會各界之所以重視慈善,是因為現實生活需要慈善。慈善具有救助功能,能扶危濟困,能改變命運,能點燃希望;慈善具有凈化功能,可以培育愛心、塑造人格,引領風尚,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程度,是一種軟實力;慈善還具有創新功能,通過選擇有效的運行模式,可以推動社會創新,為解決民生問題提出更有效的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講,關注慈善就是關注民生;關注慈善就是關注發展。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慈善文化已經沉淀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企業經營中必不可少的具有制度安排的一種自覺與常態。對慈善事業的熱衷與熱愛,不僅是一種社會責任,更是企業自身凝聚正氣、打造常青基業的有效途徑。
對于如何做好慈善事業,企業有自己的思考。
一是慈善戰略化。對企業和企業家來講,最大的慈善就是把自己的企業經營好,為員工、為合作伙伴、為社會創造價值,否則,慈善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二是慈善主題化。慈善的范疇非常廣泛,企業不可能顧及到方方面面,應該有旗幟鮮明的慈善主題,將有限的財力專注于某一個或某幾個領域,把項目做專、做深,讓更多的人受益。
三是慈善系統化。做慈善不應該是企業或企業家的一時沖動,而是要將其納入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全面系統地加以考慮。同時還應該帶動合作伙伴、員工、客戶一起做慈善,做成公益產業鏈,這樣就會更有意義。
四是慈善常態化。做慈善最忌諱虎頭蛇尾,一定要保持長久的持續性,才能真正在社會上形成影響力和示范效應,我們的“億達之聲”系列活動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在今后的慈善實踐中,億達集團將緊密結合企業發展和社會需求,進一步強化慈善文化意識,不斷加大慈善投入,爭做陽光慈善、快樂慈善、創新慈善和效率慈善的典范。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